永远不要死在一件小事上

祸起于玩忽,功成于细微。


【资料图】

作者:洞见yebo

周国平在《人生哲思录》里说:

那些容易被你忽略的地方,很多都是灾难的陷阱;你所疏忽的琐事里,往往也藏着最大的危险。

再微不足道的事,经过发酵,都可能导致悲惨结果,甚至毁掉一个人。

正所谓, 祸起于玩忽,功成于细微。

学会小处着眼,从细节考虑,永远别让自己死在小事上。

1

不要败给小情绪

鲁迅在杂文中说过一句话:

“人真是可笑的动物,一点极微末的小事情,便会受着很深的影响。”

很多人都会被一件小事冲垮理智,陷入愤怒的情绪里,最后付出惨痛的代价。

2006年对很多法国球迷来说,是一个永远的痛。

在那届世界杯决赛中,法国球星齐达内,率队迎战意大利队。

在他的出色发挥下,法国队整场都压制着对手。

眼看胜利在望,最后10分钟时,意大利队后卫马特拉齐,突然对齐达内说:

“你是意大利养出来的一条忘恩负义的狗。”

比赛中相互喷垃圾话,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小事。

但齐达内却瞬间暴怒,一头将马特拉齐撞翻在地。

最终齐达内被罚下场,而缺少一大主力的法国队,最终被拖入点球大战,以一球之差落败。

赛后,齐达内受到无数口诛笔伐。

因为一件小事,他不仅痛失冠军,还提前结束了职业生涯。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爽的事情,或是口头的冒犯,或是轻微的磕碰。

本来都是不值一提的事,但你若总往心里去,肆意宣泄情绪,只会因小失大,损失更多。

作家李尚龙,有一次跟父亲开车去了趟商场购物。

离开时,因为五块钱停车费不合理,李尚龙的父亲和保安起了冲突。

父亲坚决不给,保安坚决不让他离开。

眼看着父亲就要暴怒,李尚龙赶紧掏出五块钱递过去,把父亲拉走了。

看到父亲很不高兴,李尚龙解释说:

这种事不值得生气。今天才刚开始,为了五块钱把一天的心情搞坏,值得吗?

听了这话,父亲恍悟过来,点头称是。

约翰·米尔顿说, 一个人如果能控制自己情绪、欲望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

生活中多的是层出不穷的破事,凡事计较,只会扰乱自己的心情。

无关痛痒的事,不必争吵;细枝末节的事,无需在意。

停止冲动,戒掉戾气,别把情绪消耗在不值得的事上,是对自己最好的善待。

2

不要毁于小欲望

1907年,哈佛大学教授詹姆斯,跟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打了个赌。

詹姆斯对卡尔森说:“我一定会让你养上一只鸟。”

卡尔森不以为然地说:“不可能!我从没想过要养只鸟。”

没过几天,詹姆斯就送给他一只精致的鸟笼。

每当有客人到卡尔森家,看到空鸟笼,几乎都会问:“教授,你养的鸟呢?”

卡尔森一开始还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

后来他自己看久了,也觉得笼子里缺了点什么,最终还是买了一只鸟回来。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 “鸟笼效应” :

当你有了一个笼子后,就会再买回来一只鸟,而不会把笼子丢掉。

到了最后,人反而成为笼子的俘虏。

在现实中,我们也会有各种“鸟笼”,它可能是一件首饰、一套新衣服、一顿美食……

看似微不足道,可一旦你的欲望被它勾起,就只能任其摆布。

京剧演员王珮瑜,二十多岁时,就拿了各种大奖,还当上上海京剧团副团长。

随着名利滚滚而来的,是她不断增大的欲望。

一开始她只是买些喜欢的衣服,渐渐地,她开始购入大牌包包,经常出入高档酒店。

可她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乐。

家里虽然摆满了昂贵的物件,但她的内心反而越来越累。

后来恩师知道了,把她叫来说:“不要只为生计唱戏,没有物欲,人就自由了。”

她如梦初醒,回去后就清理掉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此后她开始追求物质的简单,一日三餐自己做饭,平时只买平价衣服。

摆脱了欲望的枷锁后,她把生活重心转移到了京剧上,内心越来越平和快乐。

《庄子·山木》里说: “物物而不物于物。”

意思是说,人应该驾驭外物,而不应被外物所奴役。

当你想要的越多,欲望也会不断膨胀,最终你会沦为物质的奴隶。

学会约束自己,舍弃那些无谓的欲念,降低多余的需求,你才能摆脱欲望的控制。

把精力留给真正重要的事,物质简单了,生活才能舒心富足。

3

不要输给低认知

圣保罗大学社会学教授埃利奥,曾做过一个调研。

十几年前,巴西里约热内卢一个市场里,生活着一群小商贩。

每天清晨,他们会向富商借1000雷亚尔(巴西货币)去进货。

卖完能获得1100雷亚尔,到了晚上,连本带利要还给富商1050雷亚尔。

一天下来,净收入是50雷亚尔。

除去日常开支,他们会把剩下的钱都存入银行。

埃利奥就跟他们说,如果每天掏5雷亚尔用于进货,由于复利效应,50天后他们就不用再借钱。

没想到商贩们听后,纷纷摇头。

原来,他们舍不得银行里的利息,宁可每天借钱,也不愿自掏腰包。

现实中,很多像小商贩那样的人,只看得到眼前的蝇头小利。

一味盯着细枝末节,认知就会陷入贫瘠当中,人生也就永远在原地打转。

杜甫有句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摆脱小事的干扰,从高处看问题,才能欣赏到更壮阔的风景。

看过作家康鹏飞的成长经历。

康鹏飞家境贫寒,十几岁时就辍了学,来到城里在外打工。

当时厂里工资待遇在当地还算不错。

工友们都非常知足,每天下班后,不是去逛街吃饭,就是看碟打游戏。

只有康鹏飞,天天待在宿舍看书。

有工友就笑他说,看书有什么用,不如多赚点钱,回头盖个房子娶个媳妇。

康鹏飞也不解释,依然闷着头读书,后来又开始写作。

几年后,他的小说在《黄问文学》等刊物上发表,顺利走上作家之路。

而他的工友们,还在一直打工。

作家刘润说, 认知突围,是一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也是人生逆袭的最佳途径。

带着局限去看问题的人,如同自困井中的青蛙。

跳出一时一地的限制,登高望远,才能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别再被鸡毛蒜皮的事蒙蔽,学会扩大你的认知,为自己的人生不断开疆拓土。

看过一个哲理小故事。

一日,师父问弟子:大雨和下毛毛雨,哪种容易打湿人们的衣服?

弟子回答说,当然是大雨。

师傅却摇了摇头,说:

“下大雨人们会警觉,或撑伞或躲避;下毛毛雨,人们都无所谓,最终淋湿整个衣服。”

生活中我们最应该警惕的,也不是被大事摧毁,而是被小事所击垮。

学会凡事从点滴做起,修好情绪,降低欲望,提升认知。

在防微杜渐中,一点点地改变和完善自己,你就能实现由内而外的蜕变。

点个 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3 港澳仓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