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角银边”,用足、用活、用好


(资料图)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来,政府部门将城市“边角余料”转化为“金角银边”,不仅是对城市空间的合理规划利用,更是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创新之举。

合理利用“寸土寸金”的城市空间,以微小的改造撬动各体育场地大提升,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嵌入式体育场馆。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传统城镇化建设中,体育场地设施面临供给不足、分布不均、运营不善等突出问题。地方政府可通过加强“闲散资源”集约利用、“见缝插针”加强设施供给、“变废为宝”优化资源配置等举措,秉持用足、用好“金角银边”的场景开发模式,活用桥下空间、小区空地、公园绿化、建筑屋顶等城市限制地块,开发嵌入式体育场地,因地制宜打造各类体育场地和设施,用“绣花”功夫建设家门口的运动场地。

创新发挥剩余空间的“剩余价值”,丰富城市公共服务功能,让“小空间”释放出“大能量”。“金角银边”尽管看似在城市中占据的体量不大,但承载功能很多。功能单一的城市限制地块,通过创新改造,不仅成为迎合群众日常兴趣爱好的“公共活力空间”,在外观面貌上也实现美丽蜕变。地方政府可通过多维增绿、设施美化等举措,打造“多、小、精”的品质空间,让原本脏乱差的“隐秘角落”变成洁净美的精品区域,给予城市零星空间更多美的可能性。不仅如此,许多桥下空间可见便民小店,服务于来往的车辆行人,安静的角落迎来勃勃生机。动态交通与静态商业相结合,有效提升群众和商家的幸福感。

因地制宜融入当地文化元素,构建起群众与历史文化的桥梁,为传承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提供支撑。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在“金角银边”镶上传统文化元素,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具有巨大的流量效应。地方政府要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通过合理的规划,让“边角空间”更好地融入当地传统文化元素,比如传统戏曲、手工非遗、本地美食等等,借传统文化的魅力,既让当地居民和游客感到心情放松,又能被历史文化所吸引。正所谓“一草一木皆有情,一砖一瓦都有意”,融入了当地文化的“城市新空间”,能够成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窗口。在城市的边角处,静静流淌着的历史文脉,总能唤起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钱洲)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3 港澳仓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